talau復育工作日誌0528

太陽還是超出理性的熱情,連續兩天黃昏到復育田間整理田壠種植talau,真的有些昏頭了!今天開始這小片田地,沒有灌溉溝渠經過的乾燥田地,又多了一批嬌客—talau。說起這植物,緣起於一年前讀日本語言學者小川尚義及潛井惠倫等人到台灣採集原住民語言的”台灣番語蒐錄”一書,記錄到吉貝耍所種植的一種作物「talau」,後頭加註漢字「粟」,問部落老人這個族語,但大家都沒印象了。有天,段洪坤老師想起到高雄荖濃部落吃過他們做的很特別顏色的麻糬,問當地耆老,他們說是用一種作物當材料,不是糯米,好像跟吉貝耍早期記錄到的粟發音一樣,求證之下果然沒錯,就是talau。

後來查一下資料,原來這種作物台灣人叫做「番粟仔」或「番秫仔」,長得像高粱,所以也有人稱「假高粱」,因為其穗取完果實,連莖可以綁成束作為成掃把,所以也被稱為「掃帚高粱」。原來,看了成熟植株模樣,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會煮類似小米的粥給我吃,那作物的莖、穗,媽媽會綁成室內小掃把,只是吉貝耍人忘了族語,也很久、很久沒人種了!再訪問部落裡八十歲左右老人,拿照片給他們看,賓果!沒錯,就是talau!但是老人家說這叫做「秫仔se-a」,不叫「番秫仔han se-a」,哈哈!也對啦!因為一些外來植物、物品只要帶有「番」字,在吉貝耍一定要自動改稱,紅面番鴨要叫紅面鴨;番仔薑要叫西哩(族語sili)。

就這樣,從荖濃及內門一位朋友那邊拿到種子,開始了部落復育talau夢。

今天,把苗栽移植到田裡。鑒於雜草帶給我的困擾,決定聽從族人建議舖黑塑膠布,可是,舖黑塑膠布、種talau進土裡,也是要有學問滴!邊做還是被路過的專業農民笑,馬上現場技術指導!他們都說:你只會讀書,種田不會啦!哈哈!確實,隔行如隔山,況且小時候跟著爸媽種田,長大都忘光了,也種不同的東西啊!沒關係,最近的勞動知識,正可以為日後退休投入農耕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