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基督徒的文化關懷與社區祝福

基督徒帶給社區祝福的方法,毋寧是效法基督,放下自我,讓生命向底層社會移動,謙卑地看見弱勢者的處境。據此,執行團隊通過有計畫地調查、整理部落記憶,嘗試活化昔日人文風景的行動過程中,發現:族人關於「生命」的認識架構,交織著來自不同土地的群體各自的生命選擇,以及適應這塊土地環境所產生的生活習慣與方式等。

因此,除了致力於歸還其歷史行動、決策者的主體性之外,整個計畫提供了一道契機,讓信仰的目光臨到在地人處境,重新瞭解本土信的仰實踐歷程。通過西拉雅口埤部落的生活記憶,不斷地探索與追問何謂「西拉雅族」?何謂「人」、「土地」和「生命」等問題?並在這過程中持續活化這份信仰。

 

口埤教會重要紀事一覽表

時間 重要紀事
1953年 新化教會劉華義牧師考量到信徒長期跋涉於新化、澄山二處教會的辛苦,在徵得澄山教會的同意下,劃分部份信徒歸入口埤,並得傅祥露長老大女婿也是教會初代信徒穆萬得提供茅草屋一間作為聚會之用,正式於9月4日分設口埤支會。
1956-57年 茅草屋禮拜堂破損,無法容納與日俱增的信徒人數,因此認為有建堂的需求;由長老傅祥露囑咐大女婿穆萬得奉獻土地,於第一任宣教師丁榮林及小會議長廖間淑牧師的領導下,於1957年2月28日完成首次建堂。
1957-58年 1957年11月17日,和會通過向中會申請升格為堂會,於隔年蒙准通過。
1970-73年 重建後的禮拜堂歷經多次大地震,至1970年有感不堪使用,由第一任牧師蕭棋田領導下重建禮拜堂及牧師館,直至1973年5月30日完竣。
1988年 經教會小會通過,購得教會周圍土地約0.6346公傾。
1997年 教會投入西拉雅正名運動,開啟尋找文化根源的另一扇窗。
2008年 結合社區資源,將教會的宣教落實在社區中,辦理各項文化活動、社區關懷。
2009年 同意提供教會用地予台南縣政府,設置社區入口意象望高樓與廣場展演設施。
2016年 以口埤教會底下「保證責任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山城社區合作社」提案,向原住民族委員會申請「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五年期)」,推動「走出西拉雅的路──口埤部落歷史地景再現計畫」。
2020年 西拉雅口埤聚落生活館正式揭牌。

一、 提問:生之自覺

在台灣,「平埔族群」向來被視為是最早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同化的族群,在今日已經很難找回其原始模樣與文化本質。也因此,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被視為已死去的族群。時至今日,隨著更多學術機構與民間自主團體的調查與研究公開,加上「社會正義」意識日趨受到重視,呼求「平埔族」正名的聲勢也逐日高漲。

曾屬於平埔族西拉族(Siraya)根據地的「大目降」(Tavacan)一帶,在今日隸屬於口埤區域的一群居民,長久以來,因著其外貌特質、生活習性等特殊性,在長年與外界社群互動的經驗下,對於自身生命始終懷有某種朦朧的提問:「我是誰?我不是漢人,但又是什麼樣的『人』?」按圖索驥之下,開啟部落文化尋根、追求平埔族西拉雅族群正名等旅程。這場旅程發展到了2016年有了明顯的轉折,從政治的正名追求路上岔出支脈,藉由專家學者的引導下,開始展開系統性的田野調查、早期地景的勘查與地圖編製、古調與族服的復振,一直到文史館的建置。

竹筍的季節

接連幾天的雨水灌溉土地讓聚落裡的竹筍園,竹筍都一支一支長出來,整齊排列的筍子,就知道一支竹母至少可以割幾支筍子。一支竹母和一支竹頭可長出幾支筍子?算看看吧!

西拉雅勇士與蛇

有一天聚落一群人聚集在敬獻長老加練習西拉雅古謠

,中場休息時有人遠遠看見草叢有一條蛇出沒

,我們西拉雅勇士當然不會放過這條蛇

,他在草叢中與蛇奮戰了一下那條蛇就被抓在手中了

,當然蛇就會變成桌上的佳餚

,在耆老口述中聚落裡不論男女都是抓蛇高手

,只要遇見了蛇都會被族人抓來賣錢或是成為桌上美食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