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文化產業

image99

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的多元化浪潮,原住民文化逐漸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不論是文學、音樂、舞蹈或工藝,都讓台灣社會驚艷。在我們欣賞與讚嘆之餘,卻很少有機會深入了解孕育這些文化資產的母體─原住民部落,因而使得這些質樸而美麗的文化資產,往往被主流社會以異文化的眼光看待,卻難以了解這些源自於台灣土地的文化面貌其實是台灣人民生活的重要資產。

 

台灣原住民族的部落,或許因為地處偏遠,儘管在日本統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都受到皇民化與漢化的影響,但幸運的是大多還保存著部落原有的社會制度與傳統知識,雖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原住民部落由於長期與外界接觸的結果,失去了許多在過去自給自足時期發展而出的生活方式,但隨著原住民文化復振運動的推展,我們看見了很多珍貴的先民智慧與文化資產被逐漸的保存與恢復,也讓許多原住民部落慢慢找回自己的面貌。

如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當我們逐漸在大眾文化迷失時,台灣的許多原住民部落開始思考如何在恢復祖先的傳統智慧與生活方式的同時,能夠以產業的形態來復振部落凋敝的經濟,使原住民青年願意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並使得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復振能夠有傳承的契機,而不會成為只能存放在博物館的文化。因此,「文化產業化」就成為近年來推動「部落總體營造」的重要工作目標之一,期盼透過原住民flower部落傳統知識的復振與發展,將文化的重要元素融入產業發展的各種面向,不但可以豐富產業的種種內涵,同時也可以轉化為「知識經濟」,對於部落的文化傳承亦可找到其生存下去的物質基礎,將可更有效地達成文化傳承的使命。

 

因此,原住民部落文化產業的發展,主要著重在將部落原有的知識傳統與內涵整理與轉化,透過部落資源調查的過程,將部落的人文特色、生態資源與族群面貌整理出來;並且以產業化的形態,藉由民宿、工坊、導覽解說…等種種小型的、與當地生態環境與資源相結合的形式與外界互動,期盼這樣的轉化再以原住民特有的熱情與人情味,能夠與消費者共同發展出互相尊重與欣賞的文化學習之旅,讓原住民部落在文化與產業相互的積累與轉化的過程中,也能找到一條文化與產業都能永續發展的路。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11 + twel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