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布藍恩
部落裡的黑衣人

【撰文:廖貽得】
當你聽到「黑衣人」的時候,你腦海中想到的畫面,是不是聚眾鬧事、上社會新聞的畫面?
今天,比悠瑪(平和)部落也來了一群顯眼的「黑衣人」。
這群「黑衣人」手裡拿的不是槍,而是除草機和除草的各種工具。他們有的是部落青年會的成員,有的是部落的家長。而他們今天「聚眾」的目標,不是鬧事,而是兩週後,教保中心的畢業典禮,要在部落的公共田地「709號地」舉辦。
這是平和教保中心的第一次,也是部落的第一次。以往,畢業典禮都在籃球場舉行。這次,教保中心的老師和家長,想要突破以往的規劃,把場地拉到田裡,主題就是「紮根」(kemapaz),希望孩子能牢牢地紮根在部落的土地上。
這塊地,現在是部落一起種植作物的公田。孩子們在這塊地上,和vuvu們一起經歷了從播種、拔草、搬石頭、趕小鳥和最後的收成。
今天的任務是,男生負責除草和移走地上的木材;女生則負責拔紅藜梗,整理出畢業典禮可以使用的場地。
在青年會長號召下,比較有經驗的家長和青年會成員先背起除草機,而其他成員則帶領年紀更小的孩子,開始移動木材。青年會的女生則跟著中心的家長,一起拔除紅藜梗。其他的家長則在廚房洗米切菜,準備中午要一起享用的大鍋飯湯。
過程中,有些青年會的成員,還找不到扛木材的施力點,或是少有使用除草機的經驗,其他較有經驗的成員便在一旁指導。
休息的時候,大家三三兩兩坐在貨車上、小工寮內,邊擦拭著汗水、邊享用飲料,邊討論著接下來的工作該怎麼進行。
在大家的努力下,逐漸清出了一塊空地,背景是兩棵佇立在田邊的大樹,襯托著豔陽和藍天,彷彿已經可以想像畢業典禮當天,精彩又動人的畫面。
在你的社區或部落裡面,是不是也有這樣一群可愛的「黑衣人」呢?
hu
貼心的kicacevung


把垃圾帶回家,必須的。
這次前往舊部落,較小年紀的參與者有,楊浩恩,楊俊浩,鍾懷安、鍾怡安、沙書尤、拉夫朗斯,潘宇恩。
這七個孩子在抵達比悠瑪部落時刻就主動協助架設庇護帆布、蒐集木柴kikasiv、整理墳墓temandjan tjua puruvangan i piuma。最感動的是,回程時候這幾個孩子在抵達放置車子終點後,又空手回頭來接走路較慢的幾位年輕耆老。這樣的行動在部落我們稱之為「kicacevun」。
當下他們接下生病會長肩上承重的割草機,把舊部落製造出來的垃圾接下帶下山。這幾個孩子真的很棒。希望他們能把這樣心意種在身體裡,讓這樣的心意成為習慣之後,就能擴展與人的關係,對人的體貼。未來~慢慢地~他們就能成為可以依靠的,部落的人。
第一次知道「kicacevun」這樣的慣習,是因為部落青年洪凱,每次回舊部落,洪凱總是第一個抵達終點,然後也總是會看到他走回頭接下後面耆老身上攜帶的物品。我真心認為這樣美好的氛圍在大人與孩子間流傳,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接下割草機,學習負重,也學習體貼他人。
信仰是拿來祝福自己和他人


講師:傅梅珠
牧師阿姨娓娓地說著日常關係裡難受的當下,後來因為生命歷練察覺有些難受是必須且是成就自己的重要關鍵。
啊~說自己的故事果然,精彩;真誠地面對自己,對待他人總是,動人。
「信仰是拿來祝福自己和他人」是今天覺得美麗窩心的結語呀😊
家庭關係經營
開心,就是福

部落裡的重陽節活動,大家一起運動就是好。其實最喜歡的畫面是即便是正式競賽,大vuvu秀琴還是隨身照顧小vuvu;第二張夜合阿嬤在健康操的前一分鐘還帶著小曾孫去上廁所,回來時候還臨危不亂地自然加入競賽;平日坐著電動車移動的櫻花阿嬤跳完氣喘吁吁的說,我可以不用騎電動車了啦😝
這就是部落呢~我衷愛的部落樣子~
婦女課程-面對生活,面對債務
創意健康好味道
債務可以解決!

聽到陳采邑律師的名號是王光淥打獵事件。今年年初因為部落族人劉正富案再次向高雄高分院提出重審與律師有了正式的交談。陳律師說話平易近人就像鄰家女孩樣子,和印象中咄咄逼人的律師印象很不一樣。7月在部落大學再次聆聽律師談論【部落的債務處理】與【原住民族狩獵文化權-獵槍篇】課程,更是感受她那種不輕易向惡勢力妥協,有點反骨的性格,覺得親切呀~
今天晚上六點,在平和活動中心。我們邀請了這位有點反骨性格又像鄰家姐姐的律師來跟大家聊聊,一起面對不知不覺多起來的債務。
大家帶著自己待處理的債務問題來吧,請放心,您看到律師,肯定會跟我有一樣的感受,她就是那種很有熱情,很有誠意的好朋友。
部落大男人,小鮮肉來石板屋

明天有客人來,心想石板屋就藉機會整理。協會工作夥伴(都是女性)約定在下午一起做整理工作。工作中不斷有尖叫聲~因為有蛇皮啊😱,大家,邊尖叫邊工作呀。
工作中發覺還是有需要爬上爬下的剪樹枝,上屋頂的工作。於是,在部落青年會的臉書社團裡表達:石板屋需要部落男人。
不到半小時laucu和pasulang騎著摩托車來到石板屋要幫忙。有部落小鮮肉來幫忙,開心呀。吩咐他們兩一些工作之後,又不到半小時,青年會長和上班夥伴看到石板屋有工作進行,穿橘衣的楊正一、以亜下班還未到家也一起幫忙割草做整理工作。又再一會兒,小小部落青年會apau,陳喜恩,雄哥小兒子都加入打掃行列。工作很快就結束。
其實在部落,最喜歡就是,大家一起互助分擔工作的畫面,每每看到這些畫面,心裡就會感動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