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部落的文化產業

image99近十年來,隨著社會的多元化浪潮,原住民文化逐漸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不論是文學、音樂、舞蹈或工藝,都讓台灣社會驚艷。在我們欣賞與讚嘆之餘,卻很少有機會深入了解孕育這些文化資產的母體─原住民部落,因而使得這些質樸而美麗的文化資產,往往被主流社會以異文化的眼光看待,卻難以了解這些源自於台灣土地的文化面貌其實是台灣人民生活的重要資產。

台灣原住民族的部落,或許因為地處偏遠,儘管在日本統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都受到皇民化與漢化的影響,但幸運的是大多還保存著部落原有的社會制度與傳統知識,雖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原住民部落由於長期與外界接觸的結果,失去了許多在過去自給自足時期發展而出的生活方式,但隨著原住民文化復振運動的推展,我們看見了很多珍貴的先民智慧與文化資產被逐漸的保存與恢復,也讓許多原住民部落慢慢找回自己的面貌。

  如今,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當我們逐漸在大眾文化迷失時,台灣的許多原住民部落開始思考如何在恢復祖先的傳統智慧與生活方式的同時,能夠以產業的形態來復振部落凋敝的經濟,使原住民青年願意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並使得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復振能夠有傳承的契機,而不會成為只能存放在博物館的文化。因此,「文化產業化」就成為近年來推動「部落總體營造」的重要工作目標之一,期盼透過原住民部落傳統知識的復振與發展,將文化的重要元素融入產業發展的各種面向,不但可以豐富產業的種種內涵,同時也可以轉化為「知識經濟」,對於部落的文化傳承亦可找到其生存下去的物質基礎,將可更有效地達成文化傳承的使命。

flower

因此,原住民部落文化產業的發展,主要著重在將部落原有的知識傳統與內涵整理與轉化,透過部落資源調查的過程,將部落的人文特色、生態資源與族群面貌整理出來;並且以產業化的形態,藉由民宿、工坊、導覽解說…等種種小型的、與當地生態環境與資源相結合的形式與外界互動,期盼這樣的轉化再以原住民特有的熱情與人情味,能夠與消費者共同發展出互相尊重與欣賞的文化學習之旅,讓原住民部落在文化與產業相互的積累與轉化的過程中,也能找到一條文化與產業都能永續發展的路。

啟動「部落e樂園」計劃 無限延伸部落文化產業

台灣微軟協助原住民部落運用電子商務縮短數位落差

(2004年10月5日,台北)台灣微軟公司今(10/5)日宣佈啟動「部落e樂園」計劃,與計劃指導單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承辦單位開拓文教基金會及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共同協助全台13個原住民部落運用電子商務機制推廣生態旅遊,以提升當地居民經濟收入與就業;同時導入相關資訊科技訓練,培育原住民資訊人才,縮短數位落差,創造部落競爭優勢。

「部落e樂園」計劃在主、承辦單位的努力下,自今年初以來與13個部落形成部落產業發展小組,進行部落生態與文化產業基礎調查;蕃薯藤數位科技並提供技術的支持,協助網站工程的建置,設計讓部落可自行更新和經營管理的界面,未來並將以公益方式連結,繼續支持「部落e樂園」網站的經營。在所有工作團隊的努力下,現階段已有三處部落可以上線,包含南投東埔、茶山珈雅瑪以及高雄多納,即日起民眾可上網www.e-tribe.org.tw了解這三處獨具特色的部落並線上預訂民宿,親自體驗部落文化資產。預計明年初,加入計劃的另外10個部落也會上線,透過資訊科技,無限延伸部落文化產業。

台灣微軟公司總經理邱麗孟表示:「台灣微軟身為本土科技產業的一份子,長期以來一直致力協助縮短台灣的數位落差,過去三年來陸續成立25處『學習e樂園』社區電腦教室,有幾處甚至深入原住民部落。我們在部落居民的身上,看到了他們對於資訊科技的渴望與運用科技推動部落發展的潛能,這也是我們發起『部落e樂園』計劃的原動力。我們期盼協助13個原住民部落,透過電子商務的建制以及IT訓練課程的提供,發展當地的文化產業-包括民宿、文化導覽以及手工藝品坊。期盼計劃實施後一年內,提升部落民宿住房率達3倍,增加30%的就業機會;同時透過提供相關資訊科技訓練,培育超過百位原住民資訊人才。」

本計畫指導單位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代表,皆到場表達對這項計畫的支持,並強調政府單位推動縮短數位落差的目標及方向。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趙和賢技監表示:「今天資訊社會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將可藉由資訊化的資源與利用來扭轉不利於原住民發展的因素。為推動原住民資訊教育,建立資訊化部落,原民會將陸續推動原住民資訊教育,補助原住民地區建置部落網站及『部落圖書資訊站』。更期許未來有更多民間企業團體也能結合政府挹注更多資源到原鄉部落,共同打造一個公平祥和的資訊社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資訊管理處科長邵孟瓊則說明:「為縮減因社經地位及地理區位的不同所造成的數位落差,研考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各項改革方案,如『偏遠地區政府服務普及計劃』,透過與各地縣市政府合作,讓更多的民眾可以便利上網,希望藉由資訊科技的力量,促進不同文化的互動交流,進而使得我們的社會可以永續且均衡的發展。」

來參與活動的東埔布農文化促進會伍木松先生,有感而發的述說著這些籌備日子的甘苦談,重建布農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是我們共同的夢想,這次的機會將部落同胞們聚在一起,透過多番的溝通,彼此想法的分享,讓部落共同學習成長。此外,部落居民也感受到新興科技真正的影響力與便利性,努力建立屬於部落自己的文化發展共識,啟動了真正屬於原住民驕傲的「部落e樂園」計畫。

此次計劃的承辦單位,開拓文教基金會與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深入不同的原住民部落進行深入訪談,以了解原住民部落在地的真正需求與聲音,組成當地產業小組負責凝聚部落共識,協助「部落e樂園」電子商務機制建立的推動,希望透過網路行銷增加部落的經濟收入與就業機會。

台灣微軟「部落e樂園」的推動,需要社會各界不同團體組織投注許多的心血與精力,並希冀未來有更多原住民部落加入這項計劃,實現部落文化產業的無限潛能。
新聞聯絡人:台灣微軟公司營運暨行銷處資深企業公關專員 張培蕾
Tel:02-3725-3736; Fax:02-3725-3151; email:pamelach@microsoft.com

未來的展望

數位落差,當然不是靠網站就可以解決的,然而我們在跟部落溝通後,選擇了從架設一個互動的網站,做為今年度的一個切入點。一則這是現階段諸多部落階段上的需要,再則,網站架構的過程,可以讓部落對如何自我定位、想要傳達什麼訊息出去、以及共同經營部落形象與產業有一系列的討論和思考,是一個挺f01適合的啟動點。

今年度我們會將各部落的網站架構做起來,希望達到:

  • 對大眾介紹原住民部落生態旅遊之精神與特色
  • 為部落與外界連繫建立一個及時、直接的管道

有了自己部落的網站後,我們可進一步協助或結合部落裡有興趣與熱忱的人,一起來了解網路的特色,學習經營的方式,讓部落以部落e樂園為基礎,尋找透過網路行銷,增加部落的經濟收入;以及增加部落之就業機會、改善部落弱勢處境的各種可能。

f02把不同部落的網站放在一起,成為〞部落e樂園〞,一則是讓網友可以方便取得閱讀資料,再則可節省各部落各自架站、行銷的成本,而更重要的是不同的部落可以互相觀摩學習。未來,我們也希望在不同的階段,仍可結合不同的軟硬體資源進來,讓更多的有意願參與的部落都可以加進來,並透過定期、不定期的實體交流研習,交換部落發展的經驗與訊息;也交換運用網路與數位的經驗。

部落e樂園的啟動祇是一個小小的起步,將來的無限可能,有待大家一起來探索和加油!

參與的部落

我們在2004年推出了第一個版本的部落e樂園網站,當時的想法是:

部落推廣生態旅遊,幾乎都是在起步階段,我們不能以平地發展的過程和規模來對待,因為那既不符合生態旅遊的精神,也違反部落的永續發展。

屬於部落的資訊網站的完成,是開啟部落一個對外窗口的開始,接下來,如何陪伴他們善用這個媒介,進行對外宣傳與對內整合,才是另一個挑戰的開始。

etribe2003

部落e樂園前一個版的版型

我們在台灣的北、中、南、東都邀請了幾個部落來參與,經過近幾年大家的努力,目前推出的部落網站有:

  • 臺南市東山區東河里 吉貝耍部落–西拉雅族。
  • 南投信義鄉的東埔部落–布農族。
  • 嘉義阿里山鄉的珈雅瑪(茶山)部落–鄒族。
  • 高雄縣茂林鄉的多納部落–魯凱族。
  • 桃園縣復興鄉的比亞外部落–泰雅族。
  • 南投縣仁愛鄉的川中島(清流部落)–賽德克族。
  • 屏東縣三地門鄉的莎卡蘭(口社部落)–排灣族。
  • 屏東縣霧台鄉霧台部落–魯凱族。
  • 阿里山鄉的山美部落(達娜伊谷)–鄒族。
  • 桃園復興鄉的卡拉部落–泰雅族。
  • 台東縣金峰鄉的撒布優部落–排灣族。
  • 台中和平鄉的大安溪部落–泰雅族。
  • 新竹尖石鄉的鎮西堡部落–泰雅族。
  • 南投信義鄉的豐丘部落–布農族。
  • 屏東泰武鄉的比悠瑪部落–排灣族。

本站成立多年來,經歷幾場不同的天災,再且不同的部落內部也有諸多的變化,所以目前站上的部落有些變化。對仍有伙伴積極參與更新的部落,我們做了版面的更新;部份目前沒有人力可以參與更新的部落,則維持原網站;而已沒有適當聯絡人的部落則暫時下線,待未來有機會再重新開始。

不同的部落各依其自然資源與文化特色,在發展著不同的文化產業,在準備透過網路與外界溝通的過程中,他們有很多的期待,也有一些些對這個媒介的不確定和擔心,需要你我的關心、回饋和支持。(2016.4)

話說e樂園

台灣微軟已經在全台灣捐贈26處「學習e樂園」。初期於都會區設置,不過最近幾年捐贈地區則轉往偏遠地區,其中有六座是設置於原住民部落,希望協助弱勢團體運用這些資源,縮小數位落差。

為了讓學習e樂園發揮更大的效益,協助原住民部落,發展地方產業, 台灣微軟公司開拓文教基金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以及樂倍達位科技合作,並邀集希望將部落產業的特色與創意,與數位科技結合的部落,共同展開「部落e樂園」計劃。

children

由於文化與經濟上的弱勢,原住民長期以來處於社會就業的最底層,再加上部落的空洞化與經濟的凋敝,使得青壯人口必須出外工作換得溫飽,人口外流的結果造成部落的問題更趨嚴重,原住民部落的傳統價值體系更加難以維繫,因此如何強化部落在地經濟發展,使青壯人口得以「在地就業」,就成為目前要解決部落組織結構空洞化的重要目標,同時原住民部落產業經濟的發展,結合部落組織的同步發展,才能在原有的文化基礎之上,強化組織的運作,讓原住民在自己的部落裡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投入原住民部落產業經濟的發展工作。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發展部落組織成為落實在地就業的重要工作項目,因為弱勢的原住民部落,過去在教派、黨派的分裂之下,部落社會形成的結構已與過去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我們重新建構部落傳統知識體系的過程裡,除了希望將這些「知識」落實於原住民社會的生活教育與學成教育之外,在恢復部落社會價值觀的前提下,我們更期待能藉此逐漸將傳統的部落社會組織形態與運結合現代的概念,去蕪存菁地重建起來,如此才能有效地使在地就業的理念充分落實。

piyaway02

生態旅遊在台灣方興未艾,隨著國人休閒風氣的蓬勃,人們開始尋找好山好水,也尋找失落的與自然親近的經驗。原住民部落的豐富生態與文化,具有好的生態旅遊的條件機會,如何以部落為主體,尋求永續經營的未來,是部落正在努力中的事。

在這裡,我們以尊重的心情,冀望在大家的關心協力下,讓原住民部落有更大的生機。地理位置的偏遠、教育經濟條件的落差,讓在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裡,多數部落卻還祇能用牛步化不穩定的撥接方式來使用網路等數位科技,我們的工作是希望在起步上做些幫忙,拉近網際網路跟部落的距離。當然,這樣的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公私部門一起來共同努力的。

  到部落去,絕不僅止是一趟尋常的觀光活動,而是體驗認識原住民的生活文化的開始;部落打開他們生活空間的大門,是給我們一個文化相互交流的機會,邀請您一起來探索拓展我們的生命視野。

100年度茶山部落-涼亭節

ViewImage (16)

日期:11月19日 12:00 – 11月20日 12:00

地點: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

<活動內容>

11月19日(星期六)

  • 12:00-14:30年末慶豐
  • 15:00-16:00獵人之路 狩獵體驗活動
  • 16:00-17:30 歌舞慶收
  • 17:30-19:00 山林饗宴
  • 17:00-20:00迎賓起舞
  • 20:00~ 21:00 夜夜笙歌–A邁到天亮

11月20日(星期日)

  • 8:00~12:00 濃農鄉味– 品嚐試吃農特產及展售農特產手工藝品
  • 8:00~9:00 勇者之爭–球類比賽
  • 9:00~11:00 趣味相投–傳統趣味活動
  • 11:00~12:00 勇者之爭–球類比賽 結束後頒獎

安排部落2天一夜套裝行程、體驗原住民文化活動、免費品嚐傳統風味餐點歡迎攜家帶眷共襄盛舉

詳情活動請洽:

  • 嘉義縣阿里山茶山社區發展協會    秘書 田佳玲小姐
  • 辦公室:05-2513307
  • 手   機:0921155514

簡介

在鄒族的大社部落裡必定會有的一個建築物──部落會所Kuba,其實是一個涼亭的結構,以杉木為柱、以茅草為屋頂。而在小社裡,雖然並不被允許建設Kuba,但仍有類似的涼亭,也就是Hufu,同樣是眾人們集會共聚的好所在。

在鄒族過去的傳統中,有室內葬的習俗,也就是會將過世的家人埋葬在屋內的地面下。為了避免驚動屋內的祖先靈魂,平時在家中便不能太過大聲喧嘩,於是便在屋前室外另外搭建了涼亭,以供眾人聚集、聊天、喝酒、唱歌等活動。而另一方面,在過去以狩獵為主的生活模式中,每當族中獵人帶著獵物回來,只要在高處大聲一呼,族人們便會前往迎接,並在涼亭中一同磨刀、生火,處理獵物、烹煮分食。因此,Hufu在族人的生活中,一直就是個與集會、分享有關的地方。

而這「分享」的概念,便是阿里山茶山村《茶山涼亭節──Hufu分享祭》的精神源頭。

茶山村是一個年紀很輕的村落,不同於阿里山上其他世居多代的鄒族部落,這裡的所有居民都是在終戰之後才陸續從其他部落遷來。村子裡除了有百分之六十的鄒族,還有百分之三十的布農族,和百分之十的漢人。也因此,村子裡的建設、生活模式,都是在眾人經過磨合、溝通之後,合力完成,慢慢建立的。走進茶山村,首先會看到地上畫著一個大型彩繪,圖中的青山綠水,指的是曾文溪和阿里山;大圓圈代表茶山村,圓圈中有一心二葉的茶苗,和樹苗引以為生的水,代表的是茶山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另外還有頭戴斗笠的漢人、頭上插著漂亮的羽毛鄒族、和頭上包著頭巾的布農族人。茶山部落正好在一個三叉路口上,正好隱喻了多族群共生的人文特色,而不論是哪一族,大家在這裡,都是不分彼此的同村人。

2000年,為了推動部落觀光,並且重新尋回部落文化,茶山村推出了《茶山涼亭節》,邀請遊客來此,與村民一起「分享」分享的喜悅。活動大致包含Hufu尋奇、狩獵體驗、獵物分享、營火晚會等等項目,並有專人進行導覽解說,走訪茶山村附近豐富的原始山林溪谷景觀與自然生態,例如大石壁、蝙蝠洞、查山古道等等景點。每年十一月左右,村民們便開始修建、佈置自己家門前的涼亭。在為期二~三天的茶山涼亭節中,有一項最受注目的「Hufu選美」活動,由遊客們依照各家涼亭的結構、造型、佈置、風格、周圍環境等等表現,票選出前五名的優勝涼亭,接受表揚。

在這樣的活動催化下,「蓋自己的涼亭」儼然成了茶山村的全民運動,村裡的涼亭,從一開始的廿幾座,逐年增加,最多時還曾接近一百座。由於茶山村民曾經就發展文化觀光產業的方向凝聚共識,也制定有村民生活公約,因此在茶山村,過了晚上十點,村子裡便顯得十分安靜,與其他的鄒族部落有著不同的生活樣貌。

如今走進茶山村,四處可見別具特色的涼亭,除了鄒族人之外,就連布農族、漢人村民,也都紛紛響應,在自己的屋前搭建起反映出自身族群文化的涼亭。例如,鄒族人的涼亭必定是圓形屋頂,裝飾頭戴羽毛的人物等等鄒族圖像;布農族人的屋頂則以長方形為主,裝飾人物大多頭戴尖角帽;漢人的涼亭則以竹製為主,裝飾斗笠等物件。每一家的涼亭裝飾、佈置都不一樣,常見主人以木雕圖像,訴說著神話傳說、部落故事。涼亭裡除了放置生活中常用的農具、器物,如趕鳥器、竹籃、獸骨等,也會擺置芭蕉、果實等等。

每逢茶山涼亭節,大量的訪客來到茶山,村民們總是熱情款待,分享酒食,邀大夥一起聊天唱歌說故事。有些涼亭裡會垂掛一長串可以自由取用的芭蕉,但值得注意的是,取用前請說一聲A veo veo yu──鄒語的「我心喜悅」,代替漢語的「謝謝」。在茶山村,分享不言謝,但求彼此都能衷心的喜悅。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由中山高嘉義交流道下→159 縣道,穿過嘉義市區→18號省道,即阿里山公路→在龍美接嘉義129線道上茶山。

2.由中山中高嘉義交流道下→159 縣道,穿過嘉義市區→18號省道,即阿里山公路→在中埔鄉轉3號省道,即往曾文水庫方向→在341.5公里處,直接左轉(不過大埔橋)129線道上茶山。註:大型巴士不適合走此路段。

3.由南二高中埔交流到下→18號省道,即阿里山公路,在龍美接嘉義129線道上茶山。

<大眾交通工具>

1.茶山沒有直達公車可到。但建議遊客可以在嘉義火車站旁,搭乘前往嘉義農場方向的嘉義縣公車,約經過1.5小時後,在大埔橋站下車。可預先連絡民宿主人到此接送。

2.也可以從嘉義火車站前,搭乘縣營公車,行經阿里山公路,在龍美站下車。之後可以徒步或搭乘當地人的小型貨車前往目的地。

注意事項:

活動內容,每年皆不同,詳細時間、地點,依照主辦單位公佈為準,請注意網站更新。

特色產業

ViewImage (15)

ViewImage (15)

 

現今比亞外部落主要經濟來源包括水蜜桃、甜蜜李、甜柿、枇杷等作物,此外,桂竹亦是本部落最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以下介紹現今比亞外不同時節的物產

三月 橘子
四月 桂竹筍、枇杷
五月 甜桃、原生種小李子
六月 水蜜桃、櫻桃李、甜蜜李、紅肉李
七月 水蜜桃
八月 水蜜桃
十月 甜柿
四季 高冷蔬菜、水蜜桃露、蜂蜜

水蜜桃

ViewImage (16)栽種的過程:野生桃幼苗種植一年後,再高接改良早、中、晚生水蜜桃的枝枒,然後嫁接成功後,須待三年後才開始收成。一開始產量很少,大約到五六年後,才開始有穩定的數量,樹齡高,產量就越多。冬天需整枝,春天(三月)開花,四至五月份套袋,之後開始採收,大約七月份產量達到最高。
產季:早生桃產期大約為六月中至到七月初,七月初至七月中為中生桃,七月中到八月初為晚生桃。中生桃的量較多,早生與晚桃的產量較少。

桂竹

桂竹的買賣,大約從四十年前開始發展,至十年前成為部落主要的收入來源。為了使竹子長的好、長的大,過去七、八年才砍伐一次,運到竹山加工,優質的會外銷到日本做竹、家具,一般則內銷作為筷子、籃子等生活用品。ViewImage (17)  現在竹山的竹子加工廠約有一百多家,現在都移資到大陸去了,剩下十幾家,因此比亞外的產業重心從桂竹漸漸移往高經濟作物,譬如:水蜜桃。

特色景觀

ViewImage (14)

寶里庫溪

寶里庫亦稱波累古(),ViewImage (12)Boliq寶里庫部落為泰雅族Gawgan系統重要舊社遺址之一,因有舊社寶里庫部落散居厝落於該溪邊,故泰雅族先人們以舊社之名稱呼這一條溪流,亦為比亞外舊社遺址所在,有百年的梯田、石牆。

泰雅語小字典
寶里庫(bolig):一種樹的名稱,喜歡在溪流山澗邊生長,葉子可作為山豬的主食,樹皮可當作綑綁東西之用。

因為寶里庫溪目前河岸兩旁長滿了山蘇,所以被部落稱作為『山蘇的故鄉』,目前通往寶里庫溪的路徑是部落裡獵人在行走的狩獵路線,尚未開發,行走不易。

寶里庫溪地區較緩坡,又靠近溪流,水源豐沛,現遷居於比亞外部落住民半數以上都從寶里庫舊社遷出,該部落頭目Yuming Puqan(尤敏‧布幹),從口傳中了解頭目尤敏是一位具智慧及撓勇善戰的偉大頭目。

寶里庫溪源自於李棟山西側,全長約七公里。沿著寶里庫溪發源地一路下來,首先是Qori takan、Tnga、Kwali(老鷹之意)、Qoru(磨刀的石塊)等重要獵場。接壤而下有:Hongu(橋之意)、Hwanan(種植麻)、Sngutan等地,這區域皆為平坦之地,先人們在這地墾荒栽種農作物。再沿河邊而下有Bonaw(落花生之意)、Qmsay(編織布匹之地)、Hqan wazay(洗滌麻線之地),上方有一大遍水田稱為Psalan(相談之地或過去先人居住的地方皆稱為Psalan)。沿著溪流下來,瀑布、奇石、河階、峽谷、蜿蜒清澈的溪流、豐富的魚蝦、溪流兩側壯觀且多元的自然生態,讓人不由的驚嘆大自然的生命力。

北橫沿線中低海拔山區多以開發為果園、竹林,山林生態多已破壞殆盡,幸好有天然溪流寶里庫溪左右沿岸一帶山區難得保存天然森林,且有豐富之生物相,生物多樣性豐富可見一斑。

給樹步道

ViewImage (13) 給樹山─通往給樹山的一條羊腸小徑,是由部落老老少少自發性開闢出來的步道。由台七線往霧遶農路方向行進,小車子到了多米歐部落耆老的水蜜桃園,入森林才是這迷你步道的入口處。給樹步道─這區域的林相、各類動、植物種種類豐富,目前是部落生態教學步道。

泰雅語小字典
給樹山(B’bu Qesu):給樹是泰雅語一種樹(九穹樹)的名字,這座海拔1379公尺山頂,相傳山頂有許多“給樹”,泰雅族以此命名。此樹為野生香菇自然生長的最佳樹種;泰雅傳統最佳建築材料;冬天取暖的最佳木材,燃燒持久;其果實為飛鼠(yapit)及松鼠(b’hut)的最愛。

寡用

寡用為比亞外舊社遺址所在地,也是現今比亞外部落的水源地,更是觀察生態的好地點。白天可觀賞鳥類,夜間可聆聽蛙類求偶聲、觀察蛇類捕獵活動

泰雅語小字典
寡用:泰雅語意為一種藤類的名稱,是一種細長又耐彎曲的植物,可製作於魚蔞、背蔞,用於泰雅傳統建築物,用來固定主架構之材料。

霧繞

附近的小山頭是日ViewImage (14)據時期為討番架設砲台之地,可控制附近散聚的泰雅族部落(Qwayux、Bnay、Raga、Sbunaw、Kgiran、Piyaway等部落),經常有雲霧繚繞的美景,白天可以遠觀那結山、南插天山、夫婦山、拉拉山,晚上還可遠眺大桃園夜景及觀星,為視野絕佳的地點。

泰雅語小字典
霧繞(Uraw):泥土;延伸意義為土壤肥沃之地。

 

最新訊息

slider7

東埔部落降下瑞雪

       寒流來襲,東埔部落降下瑞雪,一片片的雪花覆滿了東埔的每一處,讓部落變成一片白色的世界,使得這個在玉山腳下的布農族部落,呈現出另外一種風貌。
看看部落族人欣喜快樂的表情,難得的雪景,也讓東埔部落在寒冷冬季裡還是可以過個快樂又溫暖的假期。

東埔櫻花開了!

沿著新中橫公路到東埔的滿山梅花開完後,陸陸續續櫻花也開了,數量雖不是很多,但讓人驚艷!遠眺玉山上有積雪,但不是很多;在溫泉區後山的望鄉山在元旦也下過雪,但很快就溶化了,來訪可要盡快了!

 2004「玉山戀、布農情」信義鄉聖誕節慶系列活動

原民會為促進族群融合,展現原住民特色溫泉、生態、工藝、產業施政成果,開創原鄉新生活,特舉辦「台灣原住民聖誕節慶-溫泉生態、工藝產業之旅系列活動」,本項活動共計有三十三個鄉(鎮)公所、並於台東關山鎮、花蓮縣富里鄉、台東縣金峰鄉、南投縣信義鄉、宜蘭縣大同鄉、苗栗縣泰安鄉、高雄縣三民鄉、屏東縣霧台鄉、獅子鄉七個鄉透過SNG連線同時播出活動晚會點燈儀式,將造成全國視覺震撼,吸引全國民眾到原住民部落體驗之意願。

冬天到東埔享受「真正的溫泉」

冬天的腳步悄悄來到,建議大家不妨與家人一同上東埔部落,享受泡湯的樂趣,還可欣賞東埔地區的山巒之美。到東埔泡溫泉,懂門路的都知道,真正天然由溫泉水源頭湧出的露天溫泉在喀啦趴探露天溫泉!歡迎舊雨新知一同造訪!

1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