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ViewImage (4)

Piyaway 比亞外

「比亞外」是何物?是拿來用的還是吃的東西?這是從桃園縣復興鄉一位泰雅青少年口中說出的話。原來比亞外是一個超迷你的部落,人口數屈指可數,沒有壯觀的瀑布及千年巨木供人玩賞,沒有溫泉等等特殊的觀光資源,無怪乎連自己本鄉的住民都不知「比亞外」為何物?是個幾乎被人遺忘的泰雅邊陲部落。

傳說之一

「比亞外」地名有什麼典故?為什麼叫「比亞外」?據聞,在大漢溪上游鳥嘴山地區,海拔約一、二00公尺的山腰上Piyaway此一地名即豆的一種名稱(俗稱黃帝豆),往昔此地有很多的Piyaway故以此命名。但奇怪的是,所有居住在Gong Gogan(大漢溪)兩側的泰雅族人(不論他是Malipa系、Mkanazi系或Mariqwang系的泰雅人)現今這流域兩側族人沒有一位知道Piyaway為黃帝豆,普遍大家通稱此豆為Thkul或Qlipa,僅只位居於現今台中縣和平鄉及苗栗縣山區極少數者稱此豆為Piyaway。因此,「比亞外」地名的由來是皇帝豆?

傳說之二

再讓我們聽聽另一個和地名有關的傳說吧。ViewImage (4)另一個傳說則是相傳此地有一位婦女叫Yaway(亞外),她勤勞又好客。在她廣大的田園裡栽種許多各類作物,其中以Qlipa或Thkul(黃帝豆)栽種最多。在那時候,對外交通極為不便,後山許多部落族人要到城鎮(復興、大溪)購買鹽、鐵器等重要用品時,徒步往往需要二至三天時的時間往返,於是位居於Gong Gogan(大漢溪)中游的Piyaway(比亞外)部落成為最重要的中途站。但是,比亞外部落沒有所謂的旅館或餐飲店,往來經過的族人們要靠沿途部落食宿,而比亞外部落這一位亞外婦女,特別執著於款待路過所有部落族人的工作。亞外婦女為了讓所有經過的族人們吃飽,有體力趕路,亞外婦女努力不停地栽種所有食用作物,每當族人經過比亞外部落必定熱烈招呼要族人們留下來填飽肚子或住宿再走。

部落簡介

ViewImage (2)

享受靜謐的部落─比亞外ViewImage (2)

Piyaway是一個不足百餘人,十餘戶人家,動物比人多的泰雅族小部落,位於北部橫貫公路的旁邊的山坡上。比亞外在整個泛高義村來說是個不顯眼的”小部落”,往拉拉山的車潮,一不小心就會開過頭。

如果從整個復興鄉來看,就像是邊陲中的邊陲聚落。就好像早期,我們整族泰雅人對司馬庫斯的刻版印象一舨,平常被看為笑話、是落伍、未開化、偏遠地區、黑色部落的司馬庫斯,麻雀變鳳凰般地成為北泰雅地區最熱門、最耀眼的觀光景點之一。能讓人高度接受,並非突然,是靠著全部落大小同心一志、不分你我,數十年如一日,辛勤勞力地朝向部落美麗的願景邁進。

清晨一道曙光打在人煙稀少的泰雅部落裡
單純的居民用引擎聲打招呼,ViewImage (3)
結伴上山工作去。
只剩狗、貓、雞兒等主人回家。
只剩寧靜與部落相伴。

等到傍晚響起幸福的炒菜聲音,
提醒比亞外相聚的時刻來臨。
夜晚的黑藍蓋掉人聲時,
只剩下昆蟲演奏會的安可曲。

地理位置

比亞外位於大漢溪上游右岸,鳥嘴山東方山腹,海拔一、二00餘公尺緩坡地,在今裡安部落西北方約六百公尺處。住民皆為泰雅族,作物為水蜜桃、枇杷、甜柿、甜蜜李等。長期都稱比亞外,因部份部落族人認為不雅,故於1976年向政府機關申請改地名為裡安至今。

比亞外部落正對面為夫婦山及南插天山,往東南方向鄰近有李棟山(B’bu Tapung),曾發生泰雅族與日本軍激烈戰爭之地。

近來部落族人又開始討論有關於恢復地名的議題,部落耆老們期待恢復比亞外部落地名為比亞外,我們期待吧!

部落組成

人口大約百餘人,大部分的青壯年人口居住於山下的大溪一帶,在部落裡面平常多為務農的人。人口99%以上均為泰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