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及傳統工藝

西拉雅語(Siraya;新港語)為目前台灣西拉雅族群使用語言,屬於南島語系的次語群,專家將其歸類為台灣南島語第六群。在荷屬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期間(1624-1662年),荷蘭駐台傳教是為了推動殖民政策,利用拉丁字母編訂西拉雅語文字,當時將此種以作為語言之用途語言稱之為新港語,並編著各種字典、教義書、新港語的「馬太福音」、「Favorlang語彙」等書籍文件。時空變遷,因居住空間關係,西拉雅族逐漸和漢人同化,目前大多以閩南語為族語。依民族學院的紀錄在1908年仍有人在使用西拉雅語,目前西拉雅語已列為消失的語言。2002年開始,「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邀請荷蘭籍語言學家卡爾‧亞歷山大,協助西拉雅族恢復西拉雅語。

部落萬正雄長老對西拉雅文化重視,並有深入研究。由於天性喜愛音樂,加上文學素養佳,逐有多首以本地平埔族生活為素材的音樂作品,或歌頌山林之美,或串聯古老地名,頗饒原野情趣。萬正雄長老擅長製作竹樂器,包括高低音竹管、鼻笛等竹樂器。

此外,「台南(縣)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成立了一支名為「竹音樂團」(Onini)的青少年兒童表演團體,樂團是由教會的兒童以及幾位指導老師組成,小從四歲大到六十幾歲,其特色是所使用的樂器大都是自行創作,材料取自山林之中,可稱是自然的樂音。音樂內容除了傳統的西拉雅歌謠之外,也有許多創新的內容,表現在地族人對音樂的熱愛與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