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介紹

多納村的由來

多納(ku nga da vane)村日據名為「墩仔社」(tu ViewImagena),民眾稱ku nga da vane,其他鄉稱gi nada van,是全省最古老的原住民部落之一,其族群屬下三社群,多納(ku nga da vane)村的魯凱族自古與南排灣拉瓦爾族群的達瓦蘭部落族群有親密來往,通婚也頻繁,至於和台東魯凱族的交往,也經過大武(lavuan)大社(paliayan)青山(Tu Va Sa Va Sai)的中介而有來往。

       本村居民是二百八十年前從本村東北方的Tarunguran部落及東方的lamulamur部落,以及舊茂林之南的Tageraruvan部落遷移來的,百年來都世居於多ku nga da vane這個地方。四週群山環抱,自然景觀優美,所以常受外族爭奪。但多納(ku nga da vane)村人愛鄉護土,團結互助的精神,從古至今,始終不變。

  依據多納村耆老的口述,多納(ku nga da vane)村的形成是數個小部落相繼來到多納而組成的。口述中是有一個獵人和狗到今日的多納(ku nga da vane)村打獵,因為獵人的狗數次留在現在的沼澤地河岸不回去舊部落,獵人相信獵狗執意留下不離去表示這裡是一個好地方,因此獵人回到舊部落並帶領部落頭目前往發現的好地方,與族人協調要遷移到現在的多納村沼澤地。同時遊說另一個部落一同來到此地─多納村,建立新的部落。過了不久又有二個部落因看到遠方每天冒著大量的黑煙,而派人探視,經協商之後相繼加入這片沼澤地,形成了更大的部落,就是今天的多納(ku nga da vane)村。

地理位置

DSCI0039.JPG多納(ku nga da vane)村位於南台灣中央山脈本鹿山西方,東接台東縣延平鄉,南鄰屏東縣霧台鄉、三地門鄉、高樹鄉,西連本縣六龜鄉,北毗桃源鄉。土地所有權區分為國有林地、原住民保留地兩種,茂林鄉地質屬於硬砂岩、板岩及千板岩,山地大都是海拔一千公尺以上,而多納(ku nga da vane)村則座落於三百至六百公尺海拔的山腰之間。

多納(ku nga da vane)村是茂林鄉最深處的村,位於荖濃溪的小支流濁口溪的小支流濁泉溪南方,京大山(1678公尺)北麓約3公里的向南傾斜台地上,海拔約450公尺。四面環山,土壤肥沃,村內最大集居為魯凱族聚落。由茂林風景區大門進入,經茂林村、萬山村與多納大橋後,就可到達,全程約15公里。

此地平均溫度約20.3度,最熱是七月25度左右,最冷是一月15度左右氣候溫和,適合作物生長。夏季夾帶充沛雨水的西南氣流沿著溪谷面上,常出現暴雨,加上梅雨及颱風帶來大量的水份,造成山坡地土壤沖蝕,切出峽谷景色。

部落生活

  早在百年前甚至萬年前,多納(ku na dan van)村的原住民就在南台灣這片淨士上飛躍奔騰,雖然多次外來的侵略,但由於多納(ku na dan van)村的原住民生存意志強烈,克服了一次又一次的滅族浩劫。至今仍活躍在南台灣的中央山脈內本鹿山西方的屯子山。ViewImage (2)

  多納(ku na dan van)村深入山谷,自日據時代迄今未有重大變故,民生、地方建設突飛猛進。村人生活純僕,生產活動簡單,保留先祖對生態哲學思考、人與自然和睦共處的思想,也展現了台灣原住民是具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多年以來,在政府與民間共同經營下,已呈現為頗具原住民特色的聚落,例如多納的石板屋可稱為茂林代表風景點。

多納(ku na dan van)村群山環抱,藏幽納勝,溫泉、山谷,更是美不勝收。到多納村最好住兩三天,到河畔玩水、吃吃山產、洗溫泉、森林浴、做沙雕,不要忘記小米酒既香又甜,醉了就在山中睡一夜,多美、多安祥。

山居生活

  多納(ku nga da vane)村魯凱族人世居務農,作物以水稻、甘藷、玉米為主,小米、花生、樹薯也經年不斷。在河谷兩岸,或平緩的山坡地上,約有三百多頃的保留地,被拓墾成美麗的田園,魯凱族人每在田地附近,搭蓋起簡單的茅草房子,平時供做休憩,農忙時則住在裡頭,當臨時住家或放置雜糧之處。

  部落後下方在群山間有一塊平坦的耕地,是村民種稻的田地,傳說中多納是台灣黑糯米的故鄉,可能就是從這塊土地開始萌芽成長的。

  往昔在居住的環境上,魯凱族人有相當值得驕傲的地方,就是粘板岩砌成的石板屋子,充份發揮了冬暖夏涼的特性,而其建築的造形和寬敞的庭園,更是一般建築所不及的。石板屋為四方形,屋裡的陳設也是清一色的石板:石板鋪地、石板砌牆,僅以木材做為支架,看起來似乎又矮又黑,然而身處其中,才能體會出居家的溫暖和涼爽,對於用慣冷暖氣的現代人來說,那無疑是奢侈的享受。

魯凱下三社群問候語ViewImage (3)

yi pui’ ngau nia mu 你們好嗎? 此為較為尊敬的用法,包含以下涵義:你們健康嗎?你家人好嗎?你們吃飽了嗎?一切順利嗎?…等,視場合代表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