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鎮西堡」(cinsbu)泰雅語意為「清晨的時候,太陽第一個照到的地方,終年日照充足,土壤肥美之意」。

地理位置介紹

Cinsb(鎮西堡)位於Smangus(斯馬庫斯)部落南方兩公里處,塔克金溪左岸,基那吉山北走脊嶺東側山腹,海拔一千七百公尺左右,相傳為泰雅族著名的大頭目波塔(Buta-Karaho)之子Saibo-Buta於三百多年前由所建,Cinsbu部落是秀巒村七社最早結社的部落(約明朝中葉),也是Makanaji群北移之重要根據地,相傳Makanaji群由此拓展繁衍而來(廖守臣1984)。目前鎮西堡部落約有200人,共計20戶社區的族群以泰雅族人為主。

部落遷移史

本社群係由南投縣力行村Psbkan開始ViewImage (4)向北遷移,經過思源啞口(quri-sbanyan)、大霸尖山(PAPAN)北稜線、西納基山(Hbum tunam)、秀巒到達鎮西堡、斯馬庫斯(新光)部落一帶定居。

日治時期根據理蕃誌稿大正二(1913)年的記載,Kinaji群,其社有六,戶即有二百三十,人口六百三十餘,居北部山界最深處,且該原住民資質獷獰,嗜殺好戰,未曾被控馭(卷二下1997:324)。明治43年(1910年)、大正二(1913)年日軍警歷經二次武力討伐後鎮西堡人同意歸降,但遲未交出槍枝。ViewImage (5)

大正八年十月,Kinaji群他凱仁社人在深山獵場誤殺鄰近馬里克灣族人,導致二族長達七年獵首戰鬥,生產活動陷入極大壓力,大正13年(1924)冬季至大正14年春鎮西堡發生嚴重飢荒後繳械,並被集團移住於前山今馬胎、比麟二部落,1940年光復前當地瘧疾流行,且作物收成欠佳,於是光復後族人又陸續返回現居地。

部落產業

ViewImage (6)

 

 

早期的傳統農作物,以穀類及塊根為多,其日常食物亦以穀類較塊根類為多。農業是部落的主要產業,種植的經濟作物有水梨、水蜜桃、高冷蔬菜、青椒、香菇和蕃茄等。而水梨和ViewImage (7)水蜜桃是輸出的最大宗。此外,也有許多居民是以打臨時工維生,如板模、水泥工等。

如今,隨著發現神木群、發展有機農業、栽培香草植物、經營民宿等,部落的產業型態也從以傳統農業為主,漸漸轉型朝文化、生態保育、觀光等方向發展。

傳統領域

ViewImage (9)泰雅族人分佈在大霸尖山下南投以北至宜蘭,原住民中分佈最廣的族群,聚落型態屬散居型,是生物多樣性區域,從部落地名的調查,耆老們多表達對於部落傳統領域及祖先訓示的強烈情感,同時確認泰雅祖訓中強調來自發祥地Pinsbkan遷徙發展的同源精神,不可因地理區隔、年代久遠而忘記。

因此,適合施行在泰雅領域及泰雅人的自治制度規劃,需以追尋泰雅同源相傳、互為一體的Gaga為基礎,以泰雅整體來考慮自我管理的運作,再放進現代的部落分殊狀況來調適。有鑑於許多現在的年輕泰雅對Gaga及傳統領域一知半解,復受當代行政區劃觀念影響,急需儘快整理、教導傳統知識,以為推動自主自治之堅實基礎。針對二個部落的歷史與遷徒、現況以及傳統部落領域地圖的繪製,以傳承長老歷史、豐富泰雅人的文化內涵。

傳統建築

為讓下一代子孫,藉由視ViewImage (8)覺、觸覺、具體的方式呈現出來,部落推動穀倉及瞭望台的復舊工程,其目的使新生代的泰雅人,瞭解、明白泰雅族的建築是適應當地空間、地理、環境、氣候並用簡易的材,就可做出堅固、溫暖、安全的環境。目前共建了12座穀倉、三座瞭望台,穀倉用途是用來儲存小米,糧食,它的特殊設計,可防止老鼠的侵害,可見泰雅老祖先的智慧。

宗教信仰ViewImage (10)

目前該部落主要的宗教信仰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和天主教,鎮西堡的長老教會教堂為村民一磚一瓦歷時數年辛苦建立而成。而這座由鎮西堡居民興建而成的教會,是當地最明顯的地標之一。遊客來到這裡,很難不注意到這座特別的建築物。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1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