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團隊

tongpu

社團法人南投縣信義鄉東埔布農文化促進會

  • 理事長:伍木松
  • 聯絡方式:2701846、0927-982315
  • 第三屆理、監事當選人
  • 任期:九十五年二月十日至九十七年二月九日
  • 職稱            姓名         性別
    常務理事     王榮貴        男
    常務理事     史亞山        男
    理事           伍治中        男
    理事           伍萬壽        男
    理事           戴文良        男
    理事           史秀琴        女
    理事           王錦蘭        女
    理事           史文雄        男
    常務監事     松金花        女
    總幹事        林美秀        女
  • 宗旨:在於推動布農文化復振運動,透過各種研究、教育方案或課程,重建布農族之優良傳統文化。以建構出原住民族與自然和諧豐富之生態文化,並致力於恢復本區昔日生物多樣性自然風貌,營造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相互關懷與尊重之文化網絡。
  • 運作現況:近年積極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及協力團隊為部落整體重建規劃:
  1. 行政院九二一重建委員會: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輔導【環境改善、人才培訓】實施計畫
  2. 行政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東埔一鄰部落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921重建區社區經濟振興輔導計畫中之【南投縣信義鄉東埔一鄰部落經濟振興輔導案】,並委託由中華民國城鄉區域發展協會協助本區規劃部落旅遊產業輔導,將以輔導東埔一鄰區域組織內造與發展部落深度旅遊,帶動地方產業與經營環境的全面提昇。
  3.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東埔一鄰部落為【文化建設委員會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第四區社區營造中心之社區營造點,將積極推動家園、生活與部落意識等重建工作。
  4. 九二一基金會:本會於部落內推動部落教室搭建,獲得謝英俊建築師團隊協助輔導,以自力造屋之理念,由部落居民自行搭建部落教室,作為部落居民學習與聚會的場所,並已於91年11月16日完工落成。
  5. 台灣社區重建協會:由台灣社區重建協會推動之民族學院,本會亦為共同參與之一員,並已於部落教室設置行動教室,提供部落居民學習成長與凝聚部落未來發展之共識。
  6. 結合林務局林業共管發展:推動第一階段布農族傳統領域之沙里仙流域復育計劃。
  7. 它文化教育工作:部落電腦教室資訊教育、傳統部落地圖製作、國中小文化尋根教育、國中生課業輔導、同富國中布農文化主題週課程規劃與執行、布農音樂研習班等。

東埔社區發展協會

  • 理事長:伍榮富
  • 聯絡方式:0910192690
  • 宗旨:促進觀光旅遊,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社區族群融合及共識,發展地方繁榮。主要人員:方有評、司忠勇、伍榮光、伍萬福、司正財、王明智、方春茂、方春光、伍樹水、伍重、伍金樹、江文柏、伍金華。
  • 運作現況:歷任東埔村幹事都是兼任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現任總幹事由方春光擔任。 與村東埔村辦公室剛辦理完東埔村村運,早期「玉山戀布農情」是東埔社區發展協會主辦。與東埔國小多次合辦過小學生登玉山的活動;鄉運也是社區發展協會主要工作推動項目。

故事傳說

東埔

蚯蚓的皇冠ViewImage (8)

整 理: 方詩怡

插 畫: 陳建名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某日,媽媽叫女兒阿路斯出去扛水,因為媽媽要煮菜煮飯給家人吃,所以就叫阿路斯出去扛水;可是媽媽叫了很久,他就是不去扛,於是媽媽生氣了,女兒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去扛水。

由於媽媽工作太累、女兒出去扛水也還沒回來,媽媽就利用這段時間坐在女兒的小木椅上休息,當媽媽甫坐在小木椅不久,發覺底部為什麼有東西在動?於是媽媽就把椅子拿開,發現原來是蚯蚓想要從土裡鑽出來,媽媽就用熱湯的水把蚯蚓活活燙死,把蚯蚓丟到旁邊。

這時阿路斯扛水回來就馬上做到小木椅上,可是她等了很久卻等不到她的蚯蚓朋友出來,於是她把椅子拿開,還找不到蚯蚓,當她要放棄找那隻蚯蚓時,卻發現蚯蚓在牆角邊已經一命嗚呼了,傷心的阿不斯就把手指上的戒指套在蚯蚓身上來紀念它。

所以,一直到現在我們會看到蚯蚓身上有一圈圈像皇冠的東西,據說是這樣由來的。

巨人傳說ViewImage (9)

報導人:伍孟哲.史勇龍

整 理:陳美里

插 畫:林英豪

亙古時代,有一位巨人,他的名字叫唐達福,在我們布農話的意思是『高出山頭』之意。傳說中唐達福是一位非常巨大的人類,他的腿很長,每一步伐是一座山與一座山的距離;手臂一張開可以擁抱整座大山;當他口渴時可以喝掉整條河水,講話的聲音可以傳遍幾個部落。

據說唐達福的陽具很大,在路上一不小心常常打傷無辜的小動物,所以動物們知道他來了,都趕緊躲開。巨人要回家時,人還沒到家,陽具就先到家了。有一天,巨大的唐達福,從山上打獵回來,他的妻子正在屋裡織布,因為巨人還沒有進門,所以一不小心,便把麻布和巨人的陽具編在一起,過了一會兒,他才覺得有硬硬的東西,才發現原來這是唐達福的『陽具』。

後來唐達福死了之後,他的身體變成了玉山山脈,他的頭髮變成山上的樹林,他的手腳變成了濁水溪;他的血變成了水,聽說這位巨人唐達福便是布農族卡社群人的祖先。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請你們去幻想吧!

可怕的黑巫術ViewImage (10)

整 理:方詩怡

插 畫:林英豪

在很久很久以前,布農郡社群傳說有一種可怕的巫術,那巫術是專門對付「仇人」的,這種巫術被稱為「黑巫術」。

黑巫術就是請巫師暗地中跑到仇人家門口,抓一把在門口下的泥土放在葫蘆裡,在把它帶回去,然後把葫蘆中的泥土,倒入鍋裡煮,在由巫師配幾句咒語,詛咒仇人的全家死光光或得瘧疾。

由於布農族人相信,門口的泥土,是全家人每天踩來踩去的,所以藏有那家人的靈魂,因此族人才會請巫師,挖一把門口下的泥土,把它放入鍋裡煮,這樣可以煮死那一家的靈魂,讓仇人家的家族,全部發病而死亡。這就是可怕的「黑巫術」的傳說,至於用於現代是否有效就不知曉了,因為現在的門口下都是水泥了。

不過,現今的部落社會基督教處處林立,耶穌早已把黑巫師打敗了。

百步蛇與老鷹之戀ViewImage (11)

報導人:全財福/新鄉

整 理:麥樹‧比撒日灣

插 畫:陳建名

傳說在一個深山部落裡,有一位年輕英俊的少年有一天,他上山打獵時,看到一位美麗少女,就被這女孩子給迷住了,美麗的女孩子也喜歡這英俊的少年,但是那位女孩子卻不是他們部落裡的人,或者說,沒有人認識這位女孩子。

不久,那少年就帶著那少女一起回家,一回到家裡時,少年的父母打量了這位少女,感覺不妥,父母就反對他們做情人,少年的父母就把那少女趕走了,狠心的叫她離開這個部落。

時間過了好久,少年還是想念那少女;少女也惦記著少年。

少年整天都在地上一圈又一圈的畫,從早到晚,不停地在地上畫圈又一圈。後來事情就開始發生了,那離開部落的女孩子竟然變成了一條美麗的百步蛇,少年一直想著她於是他選擇趁夜離開部落尋找美麗的情人。

一路上他傷心難過,累了,就在樹林下睡著了,等他早上起來,就發現他全身上都是羽毛,後來頭也開始長了羽毛,這個少年就變成了一隻老鷹。

這時候,他們還是一直想念著對方,到最後百步蛇整天都到外面尋找老鷹的蹤跡,而那老鷹也是從天空俯瞰尋找著百步蛇的蹤影。所以據說,老鷹飛翔時,直到現在也好像是在天空畫著一圈又一圈的樣子,只是,百步蛇何時能抬頭看著天空呢?

傳說中的牛奶與蜂蜜流洩之地ViewImage (12)

報導人:伍登義長老

整 理:麥樹‧比撒日灣

插 畫:陳建名

在舊約聖經有一則動人的故事,那就是苦難的以色列人,離開當時水深火熱的埃及帝國,度過紅海,再過約旦河,尋找預言中的牛奶與蜂蜜流洩之地,感動了世人的心…。

布農族也有類似這樣的神話傳說,特別是在中央山脈內的就部落傳說了許久,只是這『牛奶與蜂蜜流洩之地』不再搖遠的耶路撒冷,他就再玉山山脈下八通關大草原上發生的。

傳說古遠以前,大地下了不眠不夜的雨,說它不眠不夜,是因為這盆大雨沒有休止的時候,從春天下到冬天,甚至玉山山頂白雪暟暟,雨還能下個不停,月亮不忍看了這樣的情形,急忙地去找太陽商量,太陽也無可奈何?

水快淹到八通關大草原了,許多住在平地的族群據說全部死光了,動物也逐一死亡絕種,但是若能逃到八通關大草原的就會生存下來,因為那是祖靈與天神保佑的天地,足夠讓布農和動物們滋養生息。

在那裡,動物們彼此會說話,甚至可以和布農溝通,所以布農在那裡不至於食物匱乏。因為如果想吃肉,只要輕聲呼喚,動物就會乖乖跑過來,只要在他身上割一塊肉,就可以保溫幾天,奇妙的是,剛割下的那塊缺肉,在瞬間就會長出來。

而傳說,那裡的山壁,會流出蜂蜜般的汁液,終年不斷,養育了布農族的下一代;因此,在大洪水中,布農族因此繁延下來,在八通關大草原上,據說有一塊巨岩上記錄了這些故事,但那塊巨岩找不到了。到現在,老人家說:「聽我爸爸的爸爸說……,那裡真是好地方啊!」

特色文化

20151218_125150

狩獵的子民

東埔布農族居住區域多是依山傍水,因此發展出台灣原住民最特殊的高山狩獵文化,近年來東埔部落有識之士藉尋根活動來試圖加深族群自我認同,狩獵文化因此成功轉化成為發現自我的開始,它的途徑就是透過尋根的活動,必須跋山涉水至2000 ~3000 公尺的高山才能慢慢咀嚼布農族山林的文化。ViewImage (7)

東埔布農族是強悍的民族,以狩獵、游耕為主,狩獵是布農族人早期的生活文化,重要性僅次於農耕,其土地是部落共有制,可以稱為是共享民族。

早期東埔布農族狩獵之傳統領域以玉山山脈及中央山脈中段兩側為範圍,可以說是中央山脈的縱橫者。

現今,東埔的狩獵文化依舊配合尋根及祭典進行,東埔布農族為了推展及維護族群認同與布農文化,發展出結合生態旅遊的獵人文化體驗營,將布農族高深的山脈哲學透過獵人進入山林的活動,重新賦予新的思維與生命力,來吧!朋友,在山林中,我們一同浸淫這土地的美好。

獵人嚮導ViewImage (6)

東埔是進入玉山山脈重要的門戶,過去台灣登山界盛行登百岳的時期,東埔獵人嚮導的三大天王便是出自這裡(王天定/伍勝美/Akila)。部落裡的老人與青年幾乎都曾經擔任過嚮導或挑夫,且多為優秀的獵人,擁有豐富的登山與生態知識,形成一特殊的獵人與登山文化。

狩獵禁忌

東埔的獵人出發時也有一些禁忌,如剛開始出發時,有人放屁,稍停再走,如原在早晨出發,可延至下午出發。若有人再放屁,次日去,打噴嚏,亦復如此。路過蛇、鼠,須折返社中,翌日再去。

他們在開始走路的一段時間內,不可抽煙,否則會打不中獵物。領隊在路上還得做鳥占,占到不吉利的現象時,立即折返社中舉行夢占。此外,各族各部落皆有獵場,互不侵犯,犯者將引起糾紛,甚至於格鬥。

編織

布農族由於長久居住於高山上,傳統的布農服飾大都來自大自然,除了皮衣、皮革製品取自長鬃山羊、水鹿、山羌等獵獲物外,還有採自苧麻等天然植物的材料,經過剝皮、抽絲、染曬後再紡織為布。

婦女衣飾的顏色以黑色系為主,搭配草綠、黃、藍等顏色為主,基本上色彩以暗色系為主。男士服飾是未經剪裁的樣式,白麻布上以紅色為主色,其次是橘色、黑色、黃色、綠色等,最常出現菱型和直線的圖案,點綴的圖案則以布農族的特有圖騰–百步蛇的花紋(菱型紋)與顏色為衣服設計的重點。

雕刻

在原住民族中,布農族居於山區幽谷,且常因鬥爭遷移,故一切僅求實用,藝術仍停滯於實用的粗陋狀態。而今,雕刻這一項藝術在布農族中以漸漸普遍,且所代表的意義,處處都以表現族人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關係。其雕刻圖樣之構圖,多憑自己所見的印象和經驗來處理。而布農族最早的木刻即-布農畫曆。可喜的是,近來部落族人將族群纖細內斂的特質融入於雕刻,展現的作品也因此極為細緻。

善於合音的民族ViewImage (4)

布農族人喜歡一起唱歌,他們有非常獨特的群體性歌唱方式,並且因之產生了一項非常卓越的多音性合音,尤其是布農八部合音。

這種獨特的泛音半音階合唱法,以在小米播種祭中所演唱的祈禱小米豐收歌最受到注目。一到了播種祭之前,祭司決定了祭日,並慎選族中這一年之內所謂最聖潔的男子六至十名,住在祭屋之內,次日,祭司帶領這些成年男子在屋外圍成圓圈,雙手互相交叉置於背後,圈內放置粟樹一串,此時,在祭司的領唱下,先在屋外演唱「祈禱小米豐收歌」,然後再慢慢移入屋內,象徵今年播種的小米能豐收,堆滿穀倉。

這就是布農族自稱的pasi but but,而這首pasi but but(八部合音)早已蜚聲國際,是對上天祈求一年豐收的祭歌,歌聲音韻莊嚴肅穆,曲調優美充滿和諧圓潤之感。

宗教文化

東埔布農族雖然捨棄了過去傳統之精靈信仰,但其宇宙自然哲學觀常以過去的觀念與大自然相處。

東埔現有三所教會一所聚會所,分別是天主教、及二間基督長老教會,及設在第五鄰的真耶穌教會。各教會發展出的宗教活動也大不同,其中天主教因允許宗教儀式融入地方色彩,所以發展出布農族式的聖誕節,尤其每年固定於十二月二十四日於羅娜主堂之聖誕夜名聞遐邇;基督長老教會因各牧會自主性大,而發展出青、少、壯老、各團契,其中以音樂事奉之敬拜讚美之歌聲迴盪山村不絕於耳。

值得一提的是,走在部落社區裡,只要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歌聲就會從屋角裡傳出,優美聖潔的歌曲安慰了許多人。

布農畫曆

傳說中布農族曾經有文字,但不幸在一場大洪水中,負責保管文字的哥哥竟將文字流失了,從此布農族人便失去了文字。一直到日本治台時期1937年,學者自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一位族人Talum ma-bungzavan家中發現的一塊木雕畫曆,長約122.7公分,寬約11.8公分,厚2.4公分,以類似象形字之符號記載著農事、出獵等行事。布農族雖然在一場大洪水中失去了文字,卻擁有其他民族所沒有的「畫曆」是布農族先人所留下來珍貴的智慧遺產。ViewImage (3)

布農族的傳統祭典,可歸納為三種:

  • 生命禮俗:與生命有關之祭典,如結婚、小孩慶生、成長禮、葬禮。
  • 歲時祭儀:與農耕、打擸有關之祭典,如播種祭、打耳祭、小米進倉祭。
  • 臨時祭儀:因臨時需要而舉行的祭典,如出草祭。

畫曆中A段一至六日為造地、整地和開墾的祭典日;B段十五天為播種粟米的祭儀;C段二天是粟米收穫祭;D段八天為除草祭儀;E段十二天為打耳祭,也就是打鹿耳,期間全面進行狩獵;F段十六天為豐收祭,要殺小豬;G段十天為首飾祭儀,也就是嬰兒祭;H拔裨祭儀。

布農族生活曆法:

布農族採太陰曆法,一年分十二個月,一個月分三十日,以結繩記日,一結代表一日,結滿三十日結為一月,以一根小木頭插於第三十結中.獵人至山中狩獵,亦為結繩記日。農業生產方式一直採用山田燒墾為主,小米是維生的主食,歲時祭儀,也以栽培小米的活動為中心。一年以開墾早田,播種小米為開始,以收割小米為結束,並根據月亮的圓缺有無來舉行。

部落生活

ViewImage (1)

布農(Bu-nun)即『人』的意思,著名的『布農族畫曆』就是族人生活的紀錄,尤其更以「狩獵」與「農耕」為族人生活的重心。布農族為典型的大家庭制度,尊敬長老更尊敬大自然,故宗教祭典頻繁。其中最重要也最盛大的就是布農族的『射耳祭』(又稱打耳祭),每年舉行一次。另外,編織、音樂、雕刻亦為族人生活的一部份,這些是近年來急於重建與傳承的珍貴文化。

主要生計:

部落居民以務農為主,生活所需幾乎都靠種植夏季蔬菜維生,種植高經濟蔬菜如:高山烏龍茶、生薑、蕃茄、敏豆、高麗菜、青椒、冬蟲夏草….等.

登山嚮導:ViewImage (2)

往昔,登越東南亞最高峰-玉山主峰(正門路線)時,東埔是必經之路。在登山界,布農族的青年更是台灣許多山脈的開拓者。台灣於民國六十年代,正是盛行登百岳的時期。當時,部落裡的老人與青年幾乎都曾擔任過嚮導或挑夫的工作,且多為優秀的獵人,擁有豐富的登山與生態知識,而形成一種特殊的獵人與登山文化。至今,許多中央山脈的登山隊總會邀請部落青年擔任嚮導工作。

宗教信仰:

在大環境的轉變下,部落居民以教會為生活重心,部落內的宗教信仰以長老教會與天主教為主,因此教會活動也是部落優先考慮的參考項目,各種團契活動也多,透過各式的團契活動,可以使部落居民的關係更加緊密,達到彼此互信互助的關係。

休閒活動:

東埔布農族人喜歡於喜慶活動結束之際或週日下午,由長老吆喝居民集合於綜合體育場,分組進行排球活動,活動中不分男女老少,一起參與排球競賽,此運動已經成為東埔部落最盛行的活動,也因為部落族人熱衷排球運動,每每遇到比賽,東埔部落的排球隊一直是一支勁旅,讓信義鄉或南投縣的其他隊伍聞風色變。

東埔Tongpu daingaz

ViewImage

最接近玉山的布農族部落—- Tongpu daingaz

東埔部落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境內,而信義鄉北與仁愛鄉、魚池鄉二鄉相接,東倚中央山脈與花蓮縣分界,南與高雄縣及嘉義縣比鄰,西與鹿谷鄉、竹山鎮、水里鄉互為倚角。且東埔部落位置於信義鄉以南,座落於陳有蘭溪與沙里仙溪交會處,面對玉山北峰的尾陵,可望見玉山西峰及塔塔加鞍部,是最接近玉山主峰的布農族部落。

部落緣起與組成

東埔部落在日治時期時,被稱為『臺中州新高群東埔社』。「東埔」一詞譯自於鄒族語『TOMPU』,是『斧頭』之意,因往昔鄒族在此製造石斧而得名。而群居東埔之布農族人(郡社群),稱此地為『ha-nu-pan』,譯為『獵場』之意。

現居住於東埔的布農族人約於二百餘年前由郡大溪谷遷移而來的,屬於布農郡社群,亦為典型的高山原住民。至今,東埔部落依地理環境劃分為六個鄰,其中東埔一鄰位於玉山國家公園範圍內,東埔二鄰與五鄰為觀光溫泉區,其他鄰里則分別居住在陳有蘭溪的台地上。依照布農族的地理分布,多數的布農族部落皆為「聚合式」的樣貌共同生活,但東埔部落卻屬於罕見的「散居型」的特殊部落。

東埔村總數人口數約1297人,原漢共居,但以布農族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