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au復育工作日誌1009

下午拉著助理們到田裡採收割了很特別的高~大的talau假高粱。不採收不行,拖到夜祭完可能沒得採收了!趁空檔找壯丁協助割取近半年來的成果。
老人家說我們種的季節不對、照顧方法不對、結穗成果不佳,乾脆先砍除巨大又結穗不一的植株,等夜祭完再重種,會比較好。
五月中種下的talau,一開始以撒種方式種植,一直未發芽,後來改以培養皿土育苗後再移栽至田裡,並鋪上防草塑膠布,接下來也未施肥或做任何動作,任其發展,不知道是否因為上述因素綜合下,造成植株彷彿得了巨高症,生長異常!花期結穗也先後不一,結穗的飽滿度更不足,當然也可能跟8月那波豪雨夾帶強風吹襲,把穗打成空包彈不無關係!
首次復育talau,錯誤中學習栽培照顧方法,得到以下心得:
1.種植必須像種玉米一樣,耙土畦挖穴間隔40-50cm,每穴放兩三顆種子方式,發芽較容易且才好照顧。
2.不用鋪防草塑膠布,等他長大草就奈何不了talau.
3.當植株長到出現氣根要再培土一次,約莫2-3次植株才會強健,比較不怕風吹。
4.talau適合種植在秋天,可避免7-8月颱風,但要注意鳥害嚴重。一年可兩種。

talau復育工作日誌0812

一個禮拜沒到talau園看看,哇~感覺他們又抽高了!我是種到突變巨株膩?兩層樓高了耶!
還好,二分之一都已抽穗開花了,反而長得正常高度的植株營養不良,沒抽穗,為何? 種下後都沒施肥耶!
看來這些數量只能受成後當下季種苗,但是前提是……不要起大風啊!

talau復育工作日誌0528

太陽還是超出理性的熱情,連續兩天黃昏到復育田間整理田壠種植talau,真的有些昏頭了!今天開始這小片田地,沒有灌溉溝渠經過的乾燥田地,又多了一批嬌客—talau。說起這植物,緣起於一年前讀日本語言學者小川尚義及潛井惠倫等人到台灣採集原住民語言的”台灣番語蒐錄”一書,記錄到吉貝耍所種植的一種作物「talau」,後頭加註漢字「粟」,問部落老人這個族語,但大家都沒印象了。有天,段洪坤老師想起到高雄荖濃部落吃過他們做的很特別顏色的麻糬,問當地耆老,他們說是用一種作物當材料,不是糯米,好像跟吉貝耍早期記錄到的粟發音一樣,求證之下果然沒錯,就是talau。

後來查一下資料,原來這種作物台灣人叫做「番粟仔」或「番秫仔」,長得像高粱,所以也有人稱「假高粱」,因為其穗取完果實,連莖可以綁成束作為成掃把,所以也被稱為「掃帚高粱」。原來,看了成熟植株模樣,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會煮類似小米的粥給我吃,那作物的莖、穗,媽媽會綁成室內小掃把,只是吉貝耍人忘了族語,也很久、很久沒人種了!再訪問部落裡八十歲左右老人,拿照片給他們看,賓果!沒錯,就是talau!但是老人家說這叫做「秫仔se-a」,不叫「番秫仔han se-a」,哈哈!也對啦!因為一些外來植物、物品只要帶有「番」字,在吉貝耍一定要自動改稱,紅面番鴨要叫紅面鴨;番仔薑要叫西哩(族語sili)。

就這樣,從荖濃及內門一位朋友那邊拿到種子,開始了部落復育talau夢。

今天,把苗栽移植到田裡。鑒於雜草帶給我的困擾,決定聽從族人建議舖黑塑膠布,可是,舖黑塑膠布、種talau進土裡,也是要有學問滴!邊做還是被路過的專業農民笑,馬上現場技術指導!他們都說:你只會讀書,種田不會啦!哈哈!確實,隔行如隔山,況且小時候跟著爸媽種田,長大都忘光了,也種不同的東西啊!沒關係,最近的勞動知識,正可以為日後退休投入農耕作準備

1 2 3 4 5